陳文茜(1958年3月25日—),英文名字是Sisy,中華民國立法院第五屆立法委員(2001年-2004年),台灣政治評論節目《文茜小妹大》的主持人,同时还在中天新闻台开出《文茜周报》、《文茜世界周报》,受香港凤凰卫视邀请主持《解码陈文茜》。她從美國回到台灣後,出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民進黨發言人;後來退出民進黨,並在民進黨執政後發表許多批評陳水扁的言論。
語錄
論歷史
論政治
論人生
論自己
論別人
- 馬英九在蔣渭水身上找到中國情懷,找到國際爭訟;謝長廷找到「外來」控訴;他們談的都是自己,都不是蔣渭水。[19]
- 台灣有個不愛台灣的總統,姓陳,名水扁。[20]
- 陳水扁不會是唯一貪污的領袖,但他是唯一敢以清廉當招牌,五個手指皆指責別人海外有秘密帳戶洗錢,並全力在立法院推動陽光法案政治獻金法的劃時代說謊家。他人格分裂,已到了有若白天當神父、夜晚當妓男的地步;悲哀的是,他的黨,他的支持者,他的鄉親,以及孕育他的社會也因此被迫人格分裂。[21]
- 克魯曼(Paul Krugman)崇拜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他們兩位真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天才,都是烏鴉;都想報效國家,都因愛說真話,與當道格格不入。兩個人對當代都形成重大的影響;但貢獻之路,不靠官路,靠專欄之路。兩人皆有能力把複雜經濟學,以生花妙筆撰述民眾看得懂的文字,再回頭影響菁英政策。以克魯曼的比喻稱之,此乃「流行國際主義」(Pop Ineterationalism):一種不入白宮,卻以專欄包圍白宮的方法。[22]
出處
- ↑ 《只怕陳文茜》彩頁
- ↑ 《只怕陳文茜》彩頁
- ↑ 〈蔣公要不要再見?〉,台灣《蘋果日報》2007年2月10日〈我的陳文茜〉專欄。
- ↑ 〈應該自己讀歷史〉,台灣《蘋果日報》2007年3月3日A24版〈我的陳文茜〉專欄。
- ↑ 〈幌馬車之歌〉,台灣《蘋果日報》2007年7月14日A26版〈我的陳文茜〉專欄。
- ↑ 〈幌馬車之歌〉,台灣《蘋果日報》2007年7月14日A26版〈我的陳文茜〉專欄。
- ↑ 〈從北京到天津 殘月京夢〉,台灣《蘋果日報》2007年8月11日〈我的陳文茜〉專欄。
- ↑ 〈半百維新〉,台灣《蘋果日報》2008年7月12日A26版〈我的陳文茜〉專欄。
- ↑ 馬英九連任前政論節目
- ↑ 《只怕陳文茜》彩頁
- ↑ 〈誰淫了天體?〉,台灣《蘋果日報》2007年9月1日A22版〈我的陳文茜〉專欄。
- ↑ 〈誰淫了天體?〉,台灣《蘋果日報》2007年9月1日A22版〈我的陳文茜〉專欄。
- ↑ 《只怕陳文茜》彩頁
- ↑ 《只怕陳文茜》彩頁
- ↑ 《只怕陳文茜》彩頁
- ↑ 2007年5月21日,在《文茜小妹大》復播記者會上的自我解嘲。
- ↑ 2007年5月21日,在《文茜小妹大》復播記者會上敘述《文茜小妹大》一名的起源。
- ↑ 〈假期該做的事〉,台灣《蘋果日報》2007年9月22日〈我的陳文茜〉專欄。
- ↑ 〈幌馬車之歌〉,台灣《蘋果日報》2007年7月14日A26版〈我的陳文茜〉專欄。「外來」一指民進黨常用語「國民黨是台灣外來政權」,二指馬謝兩人皆把歷史當成自己政治立場的輔助工具。
- ↑ 於節目中屢次提及。
- ↑ 〈大說謊家〉,台灣《蘋果日報》2008年8月16日〈我的陳文茜〉專欄。
- ↑ 〈克魯曼與他的偶像〉,台灣《蘋果日報》2009年5月16日〈我的陳文茜〉專欄。
维基语录链接:名人名言 - 文学作品 - 谚语 - 电影/电视剧对白 - 游戏台词 - 主题 - 分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quote.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