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重要人物。[1]

語錄

  • 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陰影,會導致變態的偏差。這種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壹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愛錢如命的悭吝,還是心理變態上的次要現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爲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2]

由成敗看人性

  • 古今中外,許多被後世認為是多麼偉大,能影響千秋萬世的人物,在當時,大多數都是那麼淒涼寂寞的。因為他們在生前不重視短見的唯利是圖,對自己個人,對國家天下事,都是以如此的人品風格來為人處世的。[3]:12
  • 許多人都在感嘆這個社會、這個時代,太重現實。其實,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人活在世間,就要生存;漸漸的,漫漫的,不知不覺就會就會重視現實。感嘆別人重視現實的我們,在基本的生活和生存條件上,老實說,有時又何嘗超越現實?何嘗不重視現實呢?只是角度不同,觀點不同,程度不同而已。[3]:13
  • 可是卻有極少數的人,他始終漠視現實,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棄自我而為天下人著想,不顧自己短暫一生的生活現實,而為千秋萬代著眼。因此,也就受到人們一種超越的崇敬,稱他為「聖人」了。[3]:13
  • 孔子、孟子他們,並不是不懂得怎樣去「阿世苟合」,向時代風氣妥協,為了自己本身的現實利益,隨便去迎合別人的意見。實在是非不能也,是不肯為也。所以他們的個性是寧可為真理正義窮困受苦,也不願苟且現實,追求那些功名富貴。[3]:14
  • 人生遭遇,有幸與不幸,雖曰人事,豈非天命哉?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3]:19
  • 因為韓信具有含垢忍辱、受恩必報、受辱不怨的這種氣度和性格,也就是他一生事業成功的主要條件。[3]:21
  • 在現實的人生中,只為自己一身的動機而圖取功名富貴的謀身者,便是凡夫。能拾身取義,只為憂世憂人而謀國、謀天下者,便是聖人。[3]:23
  • 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禮敬,是要極高度的學問修養才能做到。否則,絕對純樸,沒有學識的人也能做到。[3]:26
  • 所以我們要知道,像蘇秦那樣的人物,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仍然能不失書生本色,幡然憬悟到人生哲學的道理,總算不太容易。[3]:27
  • 人生的禍福都很難說。我們如果從道德果報的觀點來看,便有後世宗教家們所說的:「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如果只從哲學的觀點來看,便符合「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的至理名言。[3]:30
  • 然而,我們在現實的人生社會裡,心須在逆境中操練出獨立不倚澡雪精神和性格,才能挺拔在「位高金多」的俗世之中,並因而有一番作為和成就。[3]:30-31
  • 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在心理行為上,即使一個最壞的人,都有善意,但並不一定表達在同一件事情上。有時候在另一些事上,這種善意會自然流露出來。[3]:34
  • 作一個國家主體的領導人,最要緊的不能是一個優哉遊哉、優柔寡斷、沒有智慧、拿不定主張的個性。同時,又不夠聰明,碰到事情,反應不敏捷。如有這兩種毛病,實在不足以擔當治國的重任,因為優柔寡斷、馬馬虎虎,使部下輕視,失去恭敬信仰的重心,能幹肯幹的人才就別有作為了。如果碰到事情,反應不靈,缺乏決斷,糊裡糊塗,那還能做甚麼事呢?[3]:36
  • 其實,管仲還不好說:齊桓公,你是一個夠聰明的壞蛋,正因太聰明,所以壞處不少。但你能聽鮑叔牙主張,放棄了仇視我的心理,要我來總理國事當宰相,有決斷、有勇氣、有氣魄,敢放膽一試,可見不是一個笨蛋。尤其胸懷瀟灑,豪爽而不自欺,敢對我自我批評、自我檢討,說自己的壞處,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格局了。[3]:37
  • 人性有善惡兼具的根底,去惡為善是健康的人生,蔽善從惡便是病態的人生。[3]:39

由死亡看人性

  • 斷死與斷生,在人的心理是絕對不同,「斷」就是斷然,就是決心。斷死是決心犧牲,斷生是決心求生投降,這兩種決心是絕對不同。[3]:64
  • 在工作上有時碰到緊急困難的時候,個人的情緒忿悁之中,特別要注意,必須把這種情緒先除去,然後才能夠冷靜,才能把事情分析得清楚,「謀定而後動」。[3]:71
  •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個人做人的情操是一回事,處理事情的觀點、看法、智慧的決定,又是另一回事。[3]:71
  • 死本身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而是對死的處理,對於這一下應該死或不應該死的決定,這一處理,不但要有大勇,還要有大智。[3]:76
  • 所以在死以前,應該做怎麼樣的決定,這才是最難的事。[3]:76

由處世自人性

  • 一個人真能修養到自己心理、思想,不受環境的影響,不因空間、時間的變動而跟著變動,才稱得上是第一等人。[3]:99
  • 一個人在窮困中,心裡不憂不愁;在低賤的時候,沒有地位,到處被看不起,內心也不煩惱,不苦悶,這是知識分子的基本修養,淡泊於天命和平常,窮就窮,無所謂,而胸懷更偉大的理想,另具有長遠的眼光。[3]:103
  • 用仁義做手段來興利,或為了天下的利益,或為自己的利益,一是為公,一是為私,差別就在這裡。換句話說,歷史是很公平的。如果真的做了一件事,在歷史上站得住,留給後世的人景仰,是的就是,非的就非。[3]:104
  • 天下的事,沒有突變的,只有我們智慧不及的時候,才會看到某件事是突變的,其實早有一個前因潛伏在那裡。[3]:117
  • 學問最難是平淡,安於平淡的人,什麼事業都可以做。因為他不會被事業所困擾,這個話怎麼說呢?安於平淡的人,今天發了財,他不會覺得自己錢多了而弄得睡不著覺;如果窮了,也不會覺得窮,不會感到錢對他的威脅。[3]:134
  • 教育,先教做人
  • 沒有相當的德行為根據,人生是無根的,最後不能成熟。如果沒有仁的內在修養,在心理上就沒得安頓的地方。[3]:139

孔子評得意門生性格

  • 子路的個性太果敢,對事情決斷得太快,而且下了決心以後,絕不動搖,決斷、果敢,可為統御三軍之帥,而決勝於千里之外。如果要他從政,恐怕就不太合適,因為怕他過剛易折。[3]:144-145
  • 子貢太通達,把事情看得太清楚,功名富貴全不在他眼下。聰明通達的人,不一定對每件事盯得那麼牢。總之,把事情看得通達,像這樣的人,往往可以做大哲學家、大文學家。因為他有超然的胸襟,也有滿不在乎的氣概。但是如果從政,卻不太妥當。也許會是非太明而故作糊塗。[3]:145
  • 冉有是才子、文學家。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名士氣味頗大,也不能從政。[3]:145

人生的志向與境界

  • 古人說「寧為太平雞犬,莫作亂世人民。」而曾點所講的這個境界,就是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濟穩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這也是真正的自由民主,正如清人的詩——「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3]:155

直而無禮則絞

  • 有些人個性直率、坦白,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當長官的或當長輩的,有時候遇到這種人,實在難受,常叫你下不了臺。老實說這種陽性人,心地非常好,很坦誠。但是學問上要經過磨鍊、修養,否則就絞,絞得太過分了就斷,誤了事情。[3]:156

由勇氣看人性

性格中真正的勇氣

  • 勇氣原是性格中的優點。但是匹夫之勇與大丈夫之勇呈現出來的格局,卻大不同。[3]:158
  • 世上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對於自己所愛好的加以保護、照顧,而對於自己所厭惡的,則揚棄或者銷毁。現在你聽到那裡有勇士就去殺他,這是惡勇,而不是好勇。[3]:160

由進退看人性

  • 「知終終之」,就是看見這件事,應該下台的,就「下次再見,謝謝!」立即下台,永遠留一個非常好的印象在那裡。但這個修養很難做到的,孔子、老子都是這個思想。老子說的「功成、名遂、身退」,就是知終終之。[3]:168
  • 所謂乾乾因其時而惕,要認識自己,時間機會屬於自己就玩一下,要知道玩得好,下來也舒服,這樣縱或有危險,但不至出毛病。[3]:169
  • 時代不需要你的時候,你能不怨天,不尤人,默默無聞的活下去,這也做不到。一個人總有自己的牢騷,尤其知識分子們總認為:「當今天下,舍我其誰?」假使讓我出來,比諸葛亮還高明。所以沒有完全認識自己,隱退是很難的。[3]:180
  • 人在上臺與下臺之間,儘管修養很好,而真能做到淡泊的並不多。[3]:184
  • 上臺終有下臺時。爬山的朋友都知道,爬上去時固然很難,下山的時候更危險。因為向上爬很費力很痛苦,一定會小心。走下坡的時候,就滿不在乎了,但往往在這時出毛病。我們可以從爬山體會人生。人「上臺終有下臺時」,而且老是站臺上,永遠演下去就沒有意思了。[3]:185

參考文獻

  1. 來源:中國廣播電視台CCTV央視網-視頻人物. . 2014-09-25 [2016-04-03] (簡體中文).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時于蘇州太湖大學堂安詳的與世長辭,享年95歲。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來唁電,對南懷瑾的壹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對于大多數知道南懷瑾這個名字的人而言,他們對南懷瑾的了解幾乎全部來源于他的著作。在大衆的眼中,南懷瑾似乎成爲了傳統文化的符號之壹。
  2. 句子迷|美句佳句大全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南懷瑾講述. 《南懷瑾談性格與人生》. 老古文化. 2006. ISBN 986-7720-18-0.

外部链接

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



维基语录链接:名人名言 - 文学作品 - 谚语 - 电影/电视剧对白 - 游戏台词 - 主题 - 分类

南怀瑾是一个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quote.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