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中国以及大中华地区的文明体系,其最早的形式为发展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中原文化,后来经过长时间历史演变,以及期间不断与外族的接触与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的中华文化。
語錄
文化认同
- 我的身體裡循環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 “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2]
- “我没有说我是中国人有什么不好,只是怕因此而产生了政治风险。我是台湾人并没有错,我是中国人,因为我是念中国书长大的,受的是中国式教育。”
- ——2000年,中华民国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蔡英文回应立法委员朱凤芝质询
- “第一,我是台湾人,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第二,在文化和血源上,我是中国人,这也没有问题”;“第三,在政治上,我是中华民国的国民”。
- (2000年5月29日《立法院公报》)
文化遗产及影响
文化生命不可摧殘
現代化的道路
- 「如此,即得靠文化的力量、思想的自覺。所以,知識份子思想上的自覺是很重要的,依此而發動文化的力量、教育的力量來創造這個東西;這就是我們現代化的道路。」[6]:新版序25
- 牟宗三
参考文献
- ↑ 楊振寧攜翁帆推新書「晨曦集」 百歲要出「天大亮集」2018-05-11
- ↑ “眼高手低”的杨振宁.人民网.2004-09-21
- 1 2 3 2004-09-23楊振寧指責《易經》阻礙科學遭轟
- ↑ http://news.ifeng.com/a/20151215/46682962_0.shtml
- ↑ 獨家》葛特曼清晨6點離境 引喬治歐威爾名言給台灣 2018-10-08
- 1 2 牟宗三. 《政道與治道》. 增訂新版四刷. 台北市: 台灣學生書局. 1991.
参见
维基语录链接:名人名言 - 文学作品 - 谚语 - 电影/电视剧对白 - 游戏台词 - 主题 - 分类
諸子百家 | |
---|---|
儒家 | 孔子、孟子、荀子(東周)→董仲舒(西漢)→北宋五子(程頤、程顥...等)(北宋)、朱熹(南宋)→陸九淵(南宋)→王陽明、李贄(明)→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明末清初)→新儒學八大家:馮友蘭、新儒家(熊十力(新儒家的始祖)、牟宗三(熊十力的弟子)、徐復觀(熊十力的弟子)、唐君毅(熊十力的弟子))、方東美、張君勱、梁漱溟 |
道家 | 老子、莊子、列子(東周)→王充(東漢)→道教各分支、新道家 |
法家 | 管仲、子产、韓非、申不害、商鞅(東周)→李斯(秦)→賈誼、劉安、漢文帝、漢武帝(西漢)→王安石(北宋)→張居正(明)→新法家 |
墨家 | 墨子、禽滑釐 |
名家 | 鄧析、公孫龍、惠施、尹文子 |
陰陽家 | 鄒衍 |
縱橫家 | 鬼谷子、蘇秦、張儀 |
農家 | 許行 |
雜家 | 呂不韋(東周)→劉安(西漢) |
小説家 | 屈原(東周)→虞初(西漢)→近現代中國小説家 |
兵家 | 孫武、孫臏、吴起 |
方技家 | 扁鵲(東周)→張仲景、華佗(東漢)→孫思邈(唐)→李時珍(明)→近現代中國醫藥學家 |
楊朱學派 | 楊朱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quote.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