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语录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由孙武编写,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際,全書共分十三篇。

摘录

  • 孙子曰:知己知彼,胜乃不怠;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地形篇》
  •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虚实第六》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9月6日之每日名言)
    ——《始計第一》
    • 注釋:軍事是國家大事,是與軍民生死攸關的重要領域,它蘊含著國家存亡的深刻道理,所以不可不認真地研究考察。
  •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始計第一》
  • 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作戰第二》
  •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攻謀第三》
  •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 注釋:了解敌我情况,百战都不会有危险;虽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胜负各半 ;敌我情况均不了解,每战必败。
    ——《攻謀第三》
  •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軍形第四》
  •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虚实篇》
  •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火攻第十二》
  •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 注釋:所以作戰用兵之法理,不是在想著不會有敵人會過來,而是要讓自己做好了防御的準備。不是在想著敵人不會進攻,而是要讓自己擁有不被攻破的實力。
    ——《九變第八》

参考文献

    参见

    • 孙武
    • 孙膑
    諸子百家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東周)→董仲舒(西漢)→北宋五子(程頤程顥...等)(北宋)、朱熹(南宋)→陸九淵(南宋)→王陽明李贄(明)→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明末清初)→新儒學八大家:馮友蘭、新儒家(熊十力(新儒家的始祖)、牟宗三(熊十力的弟子)、徐復觀(熊十力的弟子)、唐君毅(熊十力的弟子))、方東美、張君勱、梁漱溟
    道家 老子莊子列子(東周)→王充(東漢)→道教各分支、新道家
    法家 管仲子产韓非申不害商鞅(東周)→李斯(秦)→賈誼劉安、漢文帝、漢武帝(西漢)→王安石(北宋)→張居正(明)→新法家
    墨家 墨子、禽滑釐
    名家 鄧析、公孫龍、惠施、尹文子
    陰陽家 鄒衍
    縱橫家 鬼谷子蘇秦張儀
    農家 許行
    雜家 呂不韋(東周)→劉安(西漢)
    小説家 屈原(東周)→虞初(西漢)→近現代中國小説家
    兵家 孫武、孫臏、吴起
    方技家 扁鵲(東周)→張仲景、華佗(東漢)→孫思邈(唐)→李時珍(明)→近現代中國醫藥學家
    楊朱學派 楊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quote.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